分享:薩提爾Satir Association的心理治療,如何好好的與自己對話,了解真正的自己。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腦闆想什麼?》:EP32|薩提爾是什麼?是深刻的尊重、積極地傾聽 ft. 李崇建(上)

EP32|薩提爾是什麼?是深刻的尊重、積極地傾聽 ft. 李崇建(上)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腦闆想什麼?》:EP33|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如何面對孩子的恐懼 ft. 李崇建(中)
EP33|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如何面對孩子的恐懼 ft. 李崇建(中)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腦闆想什麼?》:EP34|薩提爾讓婚姻更和諧,防疫期間待在家的快來聽 ft. 李崇建(下)

EP34|薩提爾讓婚姻更和諧,防疫期間待在家的快來聽 ft. 李崇建(下)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腦闆想什麼?》:EP58|在深夜漫畫店與阿建老師的「練心」時刻 ft. 李崇建(上)🙏

EP58|在深夜漫畫店與阿建老師的「練心」時刻 ft. 李崇建(上)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腦闆想什麼?》:EP59|在深夜漫畫店與阿建老師的「練心」時刻 ft. 李崇建(下)🙏

EP59|在深夜漫畫店與阿建老師的「練心」時刻 ft. 李崇建(下)

 

 

阿建老師來了!

各位聽我們講過薩提爾模式,

也許有點好奇,這究竟是什麼?

 

所以我們自己也很驚喜地請到阿建老師——

在薩提爾領域浸潤三十年,

癒人無數的薩提爾專家 李崇建 老師上節目。

 

誠懇邀請你,一起來探索冰山。

本集腦闆:李崇建

採訪:李昆霖、周璟盛

製作人、錄音、後製:周璟盛


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 –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 世界知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師,也是家族治療的先驅,曾被美國《人類行為雜誌,Human Behavior》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

薩提爾相信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不僅不斷地在演變、成長,而且永遠有接受嶄新事物的能力。
她認為「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每個人生命中總會發生超乎自己能力可以掌控的狀況,這樣無法控制的狀況將會引發我們的壓力;而這樣的壓力任何人都免不了會經歷苦澀的歷程,所以在薩提爾的理念中,認為讓我們受傷或挫敗並不是壓力事件的本身,而是我們處於壓力下的因應之道。

家族治療有許多的派別,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並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薩提爾永遠正向看待自己的一切,她認為每個人絕對沒有零價值,一切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所以薩提爾對於「改變」的觀點不是要矯治(correction),而是轉化(transformation),她認為如果我們要求矯治,是把不好的行為特質拿掉,以好的行為取代之,而轉化的概念是沒有價值對立的判斷,任何行為特質本身是沒有好和壞,是要看使用的時機。

■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

薩提爾模式除了運用重塑之外也常藉由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的隱喻來披露人類行為的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因不一致而引起的種種困頓。人類對外在的應對方式(外在行為)就像我們看見冰山露在水平面以上的部分,這些看得見的冰山其實只是整個冰山的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在水平面以下代表著人類心理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及自我。

水平面上的行為,及水平面以下(應對態度、處事立場)是若隱若現的。因此,要瞭解一個人,不能單看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來決定,必須更深層的去瞭解他的內在想法是甚麼?

Satir冰山隱喻

資料來源 : The Satir Model:Family Theraapy and Beyond.

■薩提爾模式的五種自由

薩提爾模式最終目的是要提升自我價值、賦予個人能力,為自己做出選擇及負責、一致性的溝通。薩提爾提到五種自由,在這五種自由的情境下,生活的能量也將可以自在的運行。
1.自由的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2.自由的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3.自由的感覺你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
4.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的
5.自由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這一條路,而不敢興風作浪搖晃一下自己的船。

■薩提爾治療信念

1. 改變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還是可能的。
2. 我們擁有一切所需的內在資源,以便成功地應對外在及成長。
3. 我們有許多選擇,特別是面對壓力作出適當回應,而非對情況做出即時反應。
4. 治療需要把重點放在健康及正向積極的部份,而非病理負面的部份。
5. 希望是改變最重要的成份。
6. 人們因相同而有所聯結,因相異而有所成長。
7.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個人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8. 多半的人傾向於選擇對他所熟悉的而非適當的應對,尤其在壓力之下。
9. 問題(困難)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10.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11. 欣賞並接受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12. 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價值的平等上。

●資料來源:仁愛之聲67期第四版 社工組組長 簡瑞娟
北京薩提爾教育諮詢中心
網路文章

那是一種過程,那需要時間。時間,對21世紀的人類而言是奢侈品。我讀過一篇文章,大意是這個世代每分鐘會產出超過20000件新訊息,所以這個世代的人們不停滑手機、搜尋,來彰顯自己的活在當下…。時間,對教育來說,也是個重要的因子,不同的是,教育現場的時間是一種超乎24小時、超越年月日的概念,教師可以有計畫的讓學得比較快的學生先行自我精進,卻也無條件的讓時間緩慢甚至停滯的引領學得比較慢的學生依其節奏學習…這不是公平,這是正義。

資料出處: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

https://blog.xuite.net/kc6191/study/302235252-%E5%86%B0%E5%B1%B1%E7%90%86%E8%AB%96%28Iceberg+Theory%29+-+%E7%B6%AD%E7%90%B4%E5%B0%BC%E4%BA%9E%E2%80%A7%E8%96%A9%E6%8F%90%E7%88%BE%28Virginia+Satir%29%2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